槽式翻堆机是常见的有机肥生产中促进物料发酵的关键设备,但是发酵质量并不能直接达到最高要求,那么如果想要提高发酵质量,可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着手:
在设备操作层面
要严格把控翻堆频率与深度。翻堆频率不宜过高或过低,初期物料发酵速度较快,可适当增加翻堆次数,一般每 2 - 3 天翻堆一次,保证氧气充足供应,促进微生物快速繁殖。随着发酵进程推进,可逐渐降低频率,变为每 5 - 7 天一次。翻堆深度也需精准控制,应根据物料堆积高度合理调整,确保底层物料也能被充分翻动,一般控制在 0.5 - 1 米左右,避免过浅导致底层发酵不充分,或过深使物料过度破碎影响透气性。
物料处理
一方面,要确保物料的碳氮比合理。比如常见的畜禽粪便和秸秆混合,粪便含氮量高,秸秆碳含量丰富,将两者按合适比例搭配,使碳氮比维持在 25:1 - 30:1 之间,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均衡营养。另一方面,控制物料含水量至关重要,理想含水量在 50% - 65% 。含水量过高,物料易结块,通气性差,可通过添加干物料或晾晒调节;含水量过低,则可适当喷水。
发酵条件的调控也不容忽视。温度方面,在发酵初期,嗜温微生物活跃,应将温度控制在 30 - 45℃,通过翻堆和通风来调节。随着发酵进行,嗜热微生物成为主导,温度可升至 50 - 65℃,这个阶段能有效杀灭有害病菌和虫卵。通风同样关键,槽式翻堆机在翻堆时能起到一定通风作用,但还需根据实际情况,合理设置通风口大小和通风时间,保证充足氧气供应,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多余水分。
槽式翻堆机维护保养
及时清理设备上残留的物料,防止物料堆积影响翻堆效果;检查刀具磨损情况,磨损严重的刀具要及时更换,确保翻堆的效率和质量;对传动部件进行润滑,保证设备运行顺畅,减少故障发生,从而稳定地为发酵过程提供保障。
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协同操作,充分发挥槽式翻堆机的优势,就能有效提高发酵质量,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肥。